提問回答
在這個專區我們整理了您可能會遇到的常見問題,並提供詳細的解答。
皈依是成為正式佛教徒之前的宣誓儀式。佛教信徒在完成皈依儀式後,就是正式佛教徒。顯宗主張三皈依,誓願終生信從三寶。
佛寶:指修行圓滿福德與智慧,脫離輪迴的聖者,如釋迦牟尼佛及他方世界的諸佛陀。
法寶:修行的道理與方法,包括現存的經、律、論三藏經典,能啟發智慧,指導實踐。
僧寶:維護佛法、教化眾生的修行團體。
在密宗將三皈依加上皈依上師,成為四皈依。
金剛上師:傳授佛、法、僧三寶的導師,是我們皈敬的對象。上師通過灌頂傳授智慧與修行方法,幫助我們增強持咒與修行的功力。
佛教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宗教,能夠同時接納不同的信仰。反之亦言,任何人也可以接受皈依。
雖然一生中可以皈依多位上師,就像學生可以向不同老師學習,但普遍認為專心跟隨一位上師修法已經足夠。最終選擇應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
不殺生:不傷害或侵犯他人的生命,主要是培養慈悲心。
不偷盜:不侵犯他人財物,即使非根本戒,仍需承擔因果責任。
不邪淫:保持正當、合法的夫妻關係,避免不正當的男女行為。
不妄語:不說虛妄不實之語,包括挑撥離間的兩舌、惡毒傷人的惡口、欺瞞不實的妄言,以及阿諛奉承的綺語。
不飲酒:避免任何能刺激神經、使人失去理智的物品,如酒、大麻、鴉片、安非他命等。
這取決於違反的哪一戒,如殺人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罪業,而散播流言蜚語則是比較輕的。
正因為我們是人類,難免會不小心犯戒,因此我們需要修行和懺悔。所以我們才會有火供法會讓大家反思前世今生的所作所為,進行懺悔和消除業障。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意識到自己所做的行為。
灌頂有幾層意思:
加持:通過灌頂會讓得灌頂的人得到這位上師以及佛菩薩的加持保佑,賜予福慧;
授權:授予得灌頂人的權利,以後得灌頂的人就能夠修學這個法門,弘揚這個法門的法;
培養:是上師們培養弟子的一種方式;
播種:是上師們通過灌頂的儀式把佛法的菩提種子播撒在有緣弟子的慧命心田里。
灌頂只是一個儀式,並不是說一旦接收灌頂就必須修行。修行是靠自己的, 所獲得的成果也是自己的。因此我們當然希望大家能夠全力以赴地修行。
上師會根據你的因緣指引您與某位主尊(佛菩薩)建立更深的連結。皈依後你與主尊的感應亦會更加緊密,修習主尊的法也會更具力量。而已,修法的主尊可能因不同原因而有所改變,你可以不時向上師回報你的修法進度。
是否需要上師傳授或灌頂,取決於咒的類型和修行傳統。大致可分為兩類:
-
普傳咒語:如觀音六字大明咒、文殊菩薩心咒、藥師佛心咒等,這類心咒不需要特殊許可或灌頂,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念誦。其加持力來自於咒語本身的功德以及念誦者的虔誠心,因此佛教傳統一向鼓勵大眾多加念誦。
-
密傳咒語:這類心咒通常與密法修行相關,需要上師口傳和灌頂才能修持。由於涉及深奧的儀軌和修法,未經灌頂不可隨意念誦,以免產生偏差。
如果不確定某個心咒是否需要灌頂,建議請教具德上師或佛教導師,以確保如法修持。
-